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旅游频道旅游茶座-正文
蓬莱仙境的传说
//www.workercn.cn2013-11-28来源: 蓬莱政府网
分享到: 更多

    蓬莱地名,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神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 “ 仙境 ” 的代名词。
  长生不死的神仙之说,在我国由来已久。在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一方面崇拜自然、敬信神灵,一方面试图战胜自然,提高人体自身的求生能力。他们认为依靠人体自身一定方式的修为,可以长生不死,具有神通,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神仙之说。
  其中,民间流传最广的当属八仙及其相关传说。由于当时社会文化的落后,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不理解,但又不愿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了八仙的造型。即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代表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美好愿望,是劳苦大众忠实的守护神。由于人们对八仙的无比喜爱,因此,民间有关他们的传说甚为丰富。如:八仙过海的故事、“狗咬吕洞宾“的来历、九顶会仙山、铁拐李收伏蝗精度李吉、苏东坡访八仙、铜井的来历、蓬莱阁下的桥、天后宫唐槐等众多故事传说。在典籍中还记载有如安期生、“福禄寿”三星、王和平、禅鑑大师、晓初、一目九仙、重阳子、李国用、耍子、赤脚王、马贞一、董光纯、六如老人、徐钓者、马续头等众多神话故事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大都源于生活,人们超现实的美好愿望在神仙的手下变成现实。神话的诞生反映了人民大众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各种神仙传说纷纷附着于蓬莱的同时,经民间通俗文化大肆渲染、传播,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成为蓬莱的神仙文化源泉。时至今日,蓬莱民间还一直保持着神仙文化传统,东方神话之都的美誉名甲天下。


  一、 八仙传说

  提到蓬莱的神话传说,无法不先谈及八仙传说,因为八仙故事传说是蓬莱神话传说中最亮丽的一笔。因为八仙的传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与喜爱,旧时民间庙会及节庆表演中,八仙更是不可缺少的形象。
  八仙当中有的是风流倜傥的书生,有的是相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乞丐,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一贫如洗的民间歌者。就时间而言,有的出现在唐末五代,有的出现在宋代。为什么这八位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仙人能结合在一起而成为仙人群体,至今仍为人民所津津乐道,影响不哀?从社会历史原因加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与全真教的大力宣传有关。唐末五代的战祸相循,北宋的国势虚弱,南宋的偏安江南,这种长期战乱局面,后来虽经元蒙灭金、宋而加以统一,但成吉思汗仍和唐宋统治者一样,利用宗教麻痹人民,以巩固政权。这些情况,在史书上都有记载。全真教的代表人物丘处机,所宣扬的教义和真行,都直接或间接与八仙群体的成因发生关系。
  二是八仙故事与戏曲、说唱文学均有关系。元代因受异族统治,蒙古游牧民族以弓箭得天下,文化较落后,重武轻文,元初停止科举,读书人没有出路,而其社会地位,诚为宋遗民郑思肖所说,沦于“娼”和“丐”之间。故大批上层文人与中下层知识分子都倾向于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平民(通俗)文学,具体表现就是戏曲与弹唱文学。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促成八仙群体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是出于道教 ( 全真教 ) 本身的需要,为了宣扬教义,不得不抬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阶层需要的仙人群体,加强道教迷惑人的神秘力量,广招信徒;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长期被压迫和战乱摧残之下,希望获得比较安定的生活,将这种期望寄托在神仙的保护下。于是,经常云游人间扶危济贫的八仙群体自然最符合他们的愿望了。


    二、“ 蓬莱 ” 仙名的形成


  “蓬莱乃神仙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为溟渤,无风而为波浪,万丈不可往来,惟飞仙间能到者”(王圻,王思义《三才图绘》)。
  很早以前就有了“三山”或“五山”之说。“三山”即蓬莱、方丈和瀛洲,“五山”则还包括岱舆和员峤二山。诸仙山又常以“蓬莱”概而名之,故可称为蓬莱模式。中国以蓬莱称谓的地名很多,但与昆仑一样,蓬莱实际上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其最大特征是岛屿。有意思的是,我们已经看到,蓬莱和昆仑这两个属于不同神话体系的仙境,都具有某些趋同化的特征:高峻的山体,海洋所阻隔的岛屿,非羽仙不可及。这实际上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其景观理想的典型化、模式化的结果。
  秦汉时期,在中国的道教神话和传说中,以“壶天 ” 或“洞天”为仙境。“壶”即葫芦,在古代,葫芦是最常用的容器。我国各民族都曾有关于人出自葫芦的神话。道家之“壶天”原本为葫芦之内腔。据葛洪《神仙传》载,有仙人称壶公者,悬葫卖药,夜则归宿葫中,有人随壶公入葫,唯见其中仙宫世界,楼台重门阁道。此外,“三神山”也被称为“三壶”。如此看来,蓬莱模式也是一个中有空腔的大葫芦,这在王氏父子的《三才图绘》中备有详图。概而言之,对“壶天”的偏好,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理想景观模式的又两大结构特征:一个与外界相隔离的围合空间(壶腔),一个连接内外空间的狭口(壶口)。蓬莱八仙过口,从空中鸟瞰就是一个巨大的葫芦岛造型。现已成为蓬莱仙境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水”佳穴模式与传说中“三神山”的关联,秦皇汉帝多次巡幸来此求仙、望仙;加之“蓬莱”地名由汉武帝赐名,蓬莱一时成为天下注目之地。古往今来,海市、蓬莱、蓬莱阁,一直与神仙传说纠缠不休。宋代流传于登州的“八仙过海”传说,元末全真教结合教义对其“北五祖”的偶像宣扬,都扩大了蓬莱作为神仙福地在国内外的影响。明代产生的四大古典名著对仙境蓬莱都有提及,明清小说、话本、杂剧中也常提“蓬莱”之名,各地民间传说中“蓬莱”更是神仙境界的代名词,蓬莱与神仙的关系有了约定俗成的关系定势。
  1988 年和 1991 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蓬莱新八仙》电视纪录片和由香港拍摄的《八仙过海》电视连续剧,蓬莱与神仙、仙境的密切关系通过新闻媒体进一步得到传播。如今,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蓬莱与神仙传说的关系。
  由于传说中“蓬莱仙境”影响的广泛性,加之现实中的蓬莱、蓬莱仙阁享誉民间,八仙、“八仙过海”传说与蓬莱的必然联系,已经约定俗成。由此而诞生的蓬莱神仙文化更具丰富内涵。“蓬莱”于是成为人们理想境界的代名词。时值今日,蓬莱民间还一直保持着神仙文化传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