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人文

水韵长安:昔日盛景再相遇

2018-05-24 08:21:24 陕西日报

  曾经“河殇”,无限沧桑

  “八水”的丰饶曾经给西安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但自秦汉以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唐朝后期将政治中心迁出西安,治水力度亦随之减弱。宋代以后,西安大量渠道废塞,水流不畅。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八水”虽依旧存在,但水量却大不如从前。西安从“陆海”变成了“旱城”。尤其是后来,河道挖砂、乱倒垃圾等破坏行为愈演愈烈,曾经美丽丰赡的“八水”,变得日渐“憔悴”,风光不再。

  古称泬水的潏河,地形地貌在“八水”中最为复杂,水道在历史上变迁最大。潏河河道两岸曾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所出产的“桂花球”大米曾为朝廷贡米。这个因水而旺的地方也曾因水而伤。好在潏河治理成效初显,像5月完工的常宁段河道治理工程就是人们亲水休闲的好地方。

  发源于秦岭静峪脑的涝河,初名“潦”。这条长43.8公里的河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伤痕累累,“病”得不轻。在涝河环山路—辛更村段,记者看到,宽阔的河道时而清波粼粼,时而乱石横陈,两边曾经垮塌的堤岸如今正在被修复,缓坡披上了绿茸茸的植被。沿河行走,不时可以看到那些过去在河道里挖砂的设备,锈迹斑斑,被扔在路边,无声见证着往日的“河殇”。

  地处涝河平原段中游的渼陂湖是涝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渼陂行》中所描绘的渼陂湖盛景。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渼陂湖美景不再,但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始于2016年的渼陂湖水系生态文化修复工程是陕西省重点项目。项目副经理雷仓龙告诉记者,渼陂湖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历史水系恢复为主干,以历史文化传承为主脉。如今的渼陂湖,已形成百米栈桥和环湖景观林带在内的湖岛生态景观群,环湖风景如诗如画,成为涝河上的一颗明珠。

  离“八水”最近的人们

  杨荣霞自称是“离河最近的人”。她是鄠邑区紫阁峪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太平河太平新村段的河长。

  “我管的这一段河长1300米。我就住在河岸上,每天早上6点起来顺着河走一圈,看看有没有乱倒的垃圾和污水直排;下午6点再转一圈。”杨荣霞说,以前河道脏得很,现在有人管了,村民们的习惯也改变了很多。

  4月24日,记者来到沣河最大支流——太平河源头所在的煤场村。这里也是太平森林公园所在地。沿河石壁高耸,秀木参天,河水在静谧的山中喧腾而过,不时与巨石冲撞出匹匹白练。陪同记者采访的西安市鄠邑区森林旅游管理局副局长米君虎,是太平河的镇级副河长。据他介绍,这里的河道治理以防御50年一遇洪水为标准。去年元月实行河长制后,这里有了专职的河道保洁员,每6公里配1个人。而他本人的工作就是每天至少巡查1次河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历史上,那些离“八水”很近的人们,也的确深蒙其福荫。秦镇的发达就是例子。滈河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秦镇附近注入沣河,南北朝时期在这里设有渡口。历代客商由关中入秦岭、进巴蜀。由于秦镇是沣河上游的交通要道,这里一时间商贾云集,成为京广杂货、土产山货、粮食棉油的集散地。

  与秦镇不同,居住在蓝田县灞源镇的人们则得享今日灞河之福祉。

  5月3日,记者从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出发,上行8公里来到海拔2449米的箭峪岭。在一处被当地老乡称作“龙潭”的地方,十数米高的巨石间,一股大水轰然冲出,如束缚了许久的苍龙,声震林岳,势如破竹。这便是灞河之源。

  同行的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祥岐是这里的河长。他说,灞河上游洪水期水流湍急,以前上游一发水,下游就遭殃。这些年退耕还林、涵养水源,情况得到了改观。环顾四周,灞河之上,秦岭层峦叠嶂、碧绣成堆。难怪青坪村吸引了不少艺术家驻足停留,还成了陕西国画院授牌的“文化艺术村落”。眼下,村里20多户办起了农家乐,办得好的人家半年时间就收入20多万元。整个灞源镇也因为游客的日渐增多,无论是传统特产豆腐干,还是新栽种的蓝莓、香菇,都大受欢迎。

  从“围城”到“拥河”,与盛景相遇

  令人欣慰的是,西安提出力争在2022年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让西安由“围城”发展进入“拥河”发展时代。

  为了这个“水之梦”,西安下了很大功夫。在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时,西安市充分考虑到了“八水”所承载的历史底蕴与内涵,将建设与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水景观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使源远流长、厚重大气的古都文明得以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真正让历史、文化因水而“活”起来,“动”起来,“灵”起来。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沣河入渭河口,新建成的梯级五层跌水景观吸引了不少游人。这里利用沣河入渭河口的高差修建溢流坝,形成人水亲近的“田园特色、郊野风貌、大地景观”效果;在沣渭湿地,宽阔的水面波光潋滟,绵软洁白的沙滩和水面相互依偎,置身其中,恍如异国他乡,被不少游客戏称为“西安的马尔代夫”。

  去年,西安提出了以“五策治水”统筹实施工程治水、生态治水、技术治水、管理治水、社会治水,因河施策,建立“作战指挥部”,“挂图作战”,整合治水力量,以治污水为突破口,抓河长制责任落实,让每一处河湖都有人管,并且管得好。目前,全市共设各级河长3364名,20个重点湖泊也都明确了市级湖长。

  西安市水务局的同志告诉记者,去年全市投资52亿元推进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及9个生态示范河湖段建设相关项目,全市新增生态水面3088亩、湿地6017亩。西安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亲水近水、安澜和谐的生态空间正一步步实现,“八水”绕城的水韵长安,将再次与我们相遇。

  记者手记

  与其和自然角力 不如向自然靠拢

  赵岩

  曾经的“八水绕长安”是以怎样的一幅山川阔景,为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注入了生生不息的血脉,以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歌以咏之。但“八水”不应该只停留在诗词歌赋与古老传说中,它是历史的根脉、文明的图腾,更是城市的血液、生命的源泉。

  在探访“八水”的日子里,我时常为那从大山深处奔涌而出的河流而感动,也为资料记载中那些与“八水”息息相关的史实而震惊:“灞河”曾成就了无数雄图霸业;而郑国渠竟然是“谍战”的产物……这些历史真相像是告诉我们:河流不仅是诗,它也是寓言和哲学;它不仅孕育了生命和力量,也制造灾难和祸端。那些至今日夜奔流着的河流,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恩赐;而那消失了的河流、那泛滥过的河流、那污染过的河流,教我们经历了伤痛后,懂得敬畏、守护与珍惜。我们吆喝着、奔跑着,想要得到更多时,我们终应晓得,与其和自然角力,不如向自然靠拢。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我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母亲河啊,我们只有走近你时,才更加懂得你所给予的福祉,更加懂得你所需要的呵护。

  愿我们与“八水”在相互呵护中前行!

1 2 共2页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醉美乌江画廊

  • 优势栏目

    重庆彭水:文旅“花开”正当时

  • 优势栏目

    蚩尤九黎城:夜景美的让人震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