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探索

让乡村从内到外美丽起来:通往振兴之路的贵州乡村建设纪实

2018-07-27 09:54:52 光明日报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村貌。本报记者 周艺珣摄/光明图片

  生长在丹霞石上的石斛。本报记者 周艺珣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贵州省余庆县红渡村“旅居农家”游玩。穆明飞摄/光明图片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现代化强国的短板。为了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2月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我们应该认识到,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是让农民生活富裕、农村产业兴旺,还要整治人居环境,让乡村更宜居。目标已经明确,下一步怎么干?也许,贵州省正在给我们书写着一份满意的答卷。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以梵净山为代表,山山有美景,处处是公园。同时,这里又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区域,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还生活着280万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贫困往往与生态恶化交织,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牺牲环境质量的忧虑。在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下的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发展特色产业“富口袋”

  “岩门坡,穷窝窝,一年才收一撮撮,养个媳妇要挪窝。”这曾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红渡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记者来到这里,看到的是整洁的村庄,一栋栋民居掩映在绿色风光之中。老百姓的顺口溜道出了村里的变化:“红渡坡,幸福窝,南来北往旅客多,旅游带来金银宝,城市的人们都挪了窝。”

  村支书周子婷介绍:“红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脱贫52户,贫困发生率从29%下降到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9905元,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说起变化,56岁的村民陈仕国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村子变漂亮了,外边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种了几十年的稻米,以前每斤1块钱还愁销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卖出每斤5元的价格。

  短短几年间,这个村发生了什么?

  红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不仅有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渡,还有幽深奇崛的岩门大洞,以及贵州十大梯田之一的红渡梯田。但是由于交通闭塞,以往这些景观“困在深山人未识”。村民们守着几分薄田,入不敷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

  2014年起,情况发生了改变。周子婷介绍,余庆县2014年引进了一家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为了留下“摘摘果蔬、吃吃饭,当天就走”的游客,政府与这家公司一起,为红渡村设计出了“旅居农家”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村民不仅可以出租闲置的田地,设计成创意农业景观,还可以出租闲置的房屋,统一标准改造成客栈,通过分红的方式得到收益。同时,推豆腐、打糍粑等民俗游项目也得到开发,使村内的红色景点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

  村民钟艳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她现在有个新身份:8家院落的客服主管。

  她家的客栈叫“秋白居”,是一栋三层楼房。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曾与丈夫远赴福建打工,俩人一年收入十余万元。但是,孩子留给老人带,成了留守儿童。2014年,村里人告诉她,她家的房子可以改造成客栈,她果断回乡。

  目前,钟艳将一楼留给自家人住,二楼、三楼闲置的12间房租出去,每年租金8090元。“房子交出去时是水泥毛坯房,政府不光免费帮忙装修,还对整个院落进行了改造。”钟艳比画着,笑容满面。

  “关键是钱也挣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也照顾到了。”现在,钟艳在这家公司上班有工资,加上平时给游客做早餐、卖土特产的收入,一年也能挣十多万元。

  同样发生巨大改变的,还有赤水市凯旋村。赤水市扶贫办副主任姜维介绍:“2011年,凯旋村贫困人口达391户1266人,人均年收入仅3845元。”

  近几年,石斛产业和生态旅游让凯旋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凯旋村地处丹霞地貌区,陡峭的山壁上长着一丛丛金钗石斛,金钗石斛是珍贵的中药材,有保健效果,鲜枝条一斤40~60元,干石斛花一斤可卖到2000~4000元。

  赤水市现代高校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生朝介绍,赤水以前也有野生的金衩石斛,但是量不大,1997年赤水市委市政府通过考察研究以后,提出发展金衩石斛产业。目前,凯旋村引进两家石斛种植企业,组织村民流转土地,共栽种石斛3000余亩。

  谈到石斛对当地农民的增收情况,姜维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当地一家农户的家里有两亩地,他把土地交给公司流转,每年有800元收入,他同时在园区务工,每年有1万多元收入;到年底,他还会得到2000块钱的收益分红。而在此之前,这里几乎全是乱石,一年最多收入几百块钱,增收的效益非常明显。

  而且,种石斛不费时,村民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做点小生意增收。生长在丹霞石上的金钗石斛,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

  “家里除了有土地流转租金和分红收入,我还开了农家乐,雇了六七个帮手,每年收入二十万元左右。”说起现在的日子,64岁的帅必祥心满意足。去年,他和朋友一起投资,承包了10亩鱼塘搞垂钓,开了第二家农家乐。

  “目前,我们正朝着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种植石斛,还研发了石斛茶、石斛醋和石斛酒,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让村民富起来。”姜维说。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沙漠景区进入旅游旺季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响沙湾、七星湖等景区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们在沙漠中体验索道、骑行、冲浪车等旅游项目,领略大漠壮美景观。

  • 夏日荷韵

    7月25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楚秀园,蜻蜓倒映在荷塘中(垂直翻转)。 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荷塘,两只麻雀在嬉戏。

  • 浙江湖州:优化能源结构 护航绿色发展

    该项目建设在1800亩鱼塘上,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独特景观,项目装机容量60兆瓦,所发电量全部并入电网。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山东费县全域旅游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 优势栏目

    青海将降低偏高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 优势栏目

    全球在线住宿预订平台巨头 紧盯中国游客新需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