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旅游频道旅游观察-正文
愿“景区最大承载量”不是空洞数字
//www.workercn.cn2015-01-16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游客流量控制预案。《导则》给出明确的测算方法和公式,供各景区参考使用。比如,八达岭长城核心景区空间承载指标为1~1.1平方米/人;故宫博物院核心景区空间承载指标为0.8~3平方米/人。(1月7日《解放日报》)
    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让公众再次对公共场所的承载量引发关注。《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下发的。最大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的旅游者数量。这个“国家标准”早就应该诞生。
    出现景区被游客“挤爆”,以至于“一床难求”“一桌难求”“一车难求”,有人总喜欢指责游客没有理性旅游,非要到热门景区“花钱买罪受”,这恐怕是打错了板子,没找到问题症结。一来游客完全拥有自主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权利;二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哪个景区会达到“井喷”和“爆棚”程度,游客往往难以全面地提前知悉。
    景区之所以会人山人海,在很大程度上,恐怕是景区非理性地创收所致。不少景区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奉行游客多多益善原则,认为多一位游客,不只多一张门票,还要吃喝玩乐行购,游客越多,财源越是滚滚,往往来者不拒。
    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这无疑让游客充满期待:热门景区今后将对游客实行总量控制,游客量饱和时立即停止售票了。
    景区“超载”,也会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服务缩水、质量下跌的景区,虽能迎来这一拨游客,但极有可能因为游客口碑太差,外在形象和社会效益不好,而“撵走”下一拨或往后的游客。
    因此,只有保证了旅游质量,游客才会停留下来,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为景区作出更大的经济贡献。但愿“景区最大承载量”不只是空洞的数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