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面治里”美环境-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美宿

“修面治里”美环境

2018-06-01 08:21:17 北京日报

  1981年3月15日,《北京日报》1版

  1996年8月18日,《北京日报》1版

  1997年7月,白纸坊街道办事处用两个多月时间撤销了菜园街等3个占路市场,拆除10条胡同的违章建筑300多处,腾出占地4800多平方米,使街巷环境焕然一新。史占清/摄

  1996年8月18日,《北京日报》1版

  1999年4月,北京卫戍区100多名军人在长安街道路整治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刘新华/摄

  1999年7月,随着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整治工程的推进,一块块新绿出现在长安街沿线,被称为绿色龙头的建国门新建公共绿地就有15000平方米。

  李士炘/摄  

  1996年12月16日,《北京日报》1版

  1997年7月24日,《北京日报》1版

  2006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1版

  2005年9月21日,《北京日报》1版

  2002年9月23日,《北京日报》1版

  2017年4月4日,《北京日报》2版

  2017年4月11日,《北京日报》4版

  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最直接体现。多年来,北京环境整治的脚步从未停歇,撤销占路市场、治理“城中村”、改造背街小巷……经过一次次的整治,北京的城市环境品质在不断提升。

  1 重点大街撤销占路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一直在进行环境整治。作为首都,国家对北京的要求也特别高。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要求北京搞好环境整治规划,努力在三五年内使北京市的环境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1981年3月15日《北京日报》1版,《国务院要求首都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面》)

  原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谈志民介绍,北京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是1989年以后开始的,“那时候,占路市场扰民严重,城市积存垃圾也没有及时清理,北京缺乏举办国际大型活动的条件。”

  清理占路市场是重中之重。早些年,马路市场的出现缓解了北京居民买菜难、吃早点难、做衣服难、购物难、修理难甚至青年就业难的状况,方便了市民生活需求,促进了工农业发展,对于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路市场渐渐显露出扰民、阻碍交通、影响环境等一系列弊病,甚至引发了治安问题,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时候。

  本报1996年8月18日1版《占路市场面面观》曾这样记载:在珠市口一家商店工作的张丽蓉,每天早晨都得揪心——她家门口的海户屯,几乎成了北京所有个体服装摊和出租柜台的服装批发中心,每天天不亮,这里的十几家服装市场、几百个摊位便人声嘈杂,到七八点钟时,更是车水马龙,来来往往进货、送货的能有四五万人。一个挨一个的铁皮商棚占满了人行道,一排排的自行车、等着拉货的三轮车停在了马路上,见缝插针的小吃煎饼摊,有的竟然堵在了2路公共汽车终点站的一个大门口。四车道的马路改成了单行线,就这样还是塞成了长龙。“连我都不敢过马路,所以每天都要替上学的孩子担心。”张丽蓉一谈起此事便愁眉苦脸的。

  市政府决定大规模整治占路市场。1996年和1997年两年间,本市撤销了255条重点大街的73个马路市场,同时撤销了中央机关、大专院校、中小学和医院周边地区的市场,清理了无照商贩。与此同时,市、区两级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兴办了一批不占路、不扰民的封闭市场,积极创造条件,退路进厅、进场、进巷,还路于民。

  2 “百里长街”焕然一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加上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北京的城市环境卫生难题增多,其中“脏”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把北京建成清洁文明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6年底到1997年,以整顿市容环境卫生为突破口,治理脏乱。(1996年12月16日《北京日报》1版,《清洁城市 造福人民》)

  一年多的时间,北京连续打响了声势浩大的治理环境脏乱“三大战役”,不少多年未触及的脏乱点被清理掉,积存的百万吨垃圾被清运干净,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在环境整治中,素有“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及其沿线变化最为明显。走在东单北大街和繁华热闹的商业区西单北大街,人们欣喜地发现,街道两旁几十年未更换、高低不平的行人便道,都铺设成了磨光彩砖,行道树修整成规则的透气树池,道牙更换一新,新做了盲道和雨水口,道路护栏和果皮箱改用新式不锈钢,一批公益性广告灯箱和夜景灯光装饰一新。许多外地游客赞叹道:“北京,一年一个样!”

  1998年,北京进行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环境整治。据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回忆,那次整治,长安街原来100米的红线拓宽到120米,沿线临时设施全部被拆除,户外广告牌进行了全面治理,实现了架空线入地。从公主坟到大北窑,扩大了1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较宽的绿地改建成了街头公园……

  几年后,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又进行了延伸整治,东到通州,西至首钢东大门,这条全长46公里的“百里长街”面貌焕然一新。

  3 地坛园外彩蝶飞

  进入新世纪,北京对环境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动员大会,提出“改善环境质量和城市面貌,为市民创造更宜人的生活环境,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目标。同年3月,全市重点整治项目之一——地坛周边环境全面整治率先启动。

  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的地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土地的场所。然而,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坛墙年久失修,墙体破旧,部分破损严重。更为糟糕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地坛周边相继盖起民房,大量的私搭乱建既破坏了环境,也掩盖了昔日的皇家风范,而且,消防隐患还很突出,保护地坛周边古都文化风貌迫在眉睫。

  据本报2002年3月13日7版《地坛坛墙要露脸》报道,地坛周边整治工程东起和平里西街,西至安定门外大街,南到北二环护城河,北达和平里中街,总体面积为64公顷。其中,整治重点集中在地坛公园东侧和南侧。

  此次整治,北京市和东城区政府投资近5亿元,共拆迁居民460户、单位21家,拆除各种建筑3.6万平方米,腾退占地9.3公顷。2000多米被遮挡多年的地坛坛墙终于亮了出来!在整治的同时,地坛坛墙外还进行了高水平绿化,建设了绿化面积达11.05公顷的“地坛园外园”。

  为改变这一地区拥堵的交通状况,有关部门将地坛外原有7米至9米宽的市政道路拓宽为32米,形成机动车双向四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较为完备的交通设施。同时,市河湖水系改造工程中扩建的北二环护城河雍和宫桥也由11米拓宽到49米,住在这里的人们不但住得舒适,出行也方便了。(2002年9月23日《北京日报》1版,《地坛园外彩蝶飞》)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青海发行旅游景区一卡通 畅玩40个景点

  • 优势栏目

    醉美乌江画廊

  • 优势栏目

    重庆彭水:文旅“花开”正当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