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人文

白天赏风景晚上品生活 夜间休闲喜留人

2019-05-10 15:26:5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惬意的夜市街区游

  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白天的行程往往密集紧凑,而夜晚时间相对宽松,人们更容易进入休闲的体验状态,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当地的美食美景,这大概是每位游客的心愿。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夜景,夜景和白天的景象不同。白天以游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夜游则涵盖晚餐、夜宵、酒吧、演出、购物等多元化的休闲体验。

  放慢脚步,逛一逛当地特色的夜市街区是夜间旅游最常见的内容。和家人朋友寻找一下当地特色美食、选一件心仪的小礼物、坐在街头泡杯茶聊聊天……街区夜游以体验目的地的生活方式为主,例如北京的簋街、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宽窄巷子、西安的回民街、杭州的河坊街、长沙的坡子街、开封的鼓楼夜市、敦煌的沙洲夜市等,都已成为游客必到之地。

  景域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林章林向记者介绍说:“夜游产品能够让游客在目的地享受当地乐趣,能够让旅游目的地形象更加丰富,夜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颜值高、受众广、消费旺等特点。”水乡古镇类景区一直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是过夜游客较少。苏州黎里古镇丰富夜间娱乐生活,打造时尚休闲餐饮街区,拉动月光经济。湖州南浔古镇引入夜间酒吧、夜间咖啡厅、夜间音乐会等业态,打造水游夜南浔。有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更多的游客选择住在古镇深度体验。

  充实的文化体验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调查数据显示,文化体验活动成夜间旅游热度风向标之一。在多元化的夜游需求中,当地生活和文化体验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夜间文化节事活动、文化场所参观的选择高于美食、购物等。

  赵一静说:“夜游中的文化场所受到青睐的原因,除了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求知需求外,文化、艺术、科技的融合,赋予了夜间文化场所全新的内涵,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打造了多维度场景化新环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到酒店办理入住后,还有一个小时苏州诚品书店才关门,于是我立刻赶过去。我特别喜欢在深夜去寻觅书店、剧场这样的文化场所。我认为生活的输出与灵魂的独处是成正比的。读书时,人徜徉在智慧之中,心旷神怡;看剧时,仿佛在寻宝的过程中,一旦有所收获,愉悦的心情无与伦比。”喜爱夜游的旅游达人刘星告诉记者。

  北京媒体人王洋也是夜间文化游的爱好者,她说:“我觉得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白天和夜晚两张面孔。我们在白天游览景点,而晚上更能凸现一座城市的调性。我们通过打卡一个夜市、一个咖啡馆、一个小酒吧、一个书店……去品味出当地人的生活情调,读懂最接地气的市井文化。融入当地人的夜生活足以让我感到兴奋和满足。”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博物馆、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可以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苏州的评弹表演、北京的老舍茶馆、上海的彩虹合唱团、东北二人转等本地人喜爱的文化活动,都可以为游客所共享。(赵  珊)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经过4年多紧锣密鼓的精心筹备,万众瞩目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尾声。

  • 五一假期出行攻略

    “五一”假期,你是不是已经为自己的假期计划好行程了?“五一”小长假,周边度假成为许多人的出游首选。

  • 五一假期出行交通信息早知道

    今年五一小长假,将继续执行高速公路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政策,免费通行时间为5月1日0时至5月4日24时。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乡村花海引游人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深度挖掘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域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进行优化提升,吸引游客前来赏景度假。

  • 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

    长城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

  • 民众成都博物馆里享“餐桌上的文化之旅”

    成都博物馆举办的“食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展览吸引观众。展览展出122件(套)文物精品和丰富的图文资料,勾勒出中华饮食的源远流长。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园林博物馆

  • 优势栏目

    报告称在线旅游消费十大维权热点凸显 飞猪等平台问题最突出

  • 优势栏目

    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将开展一系列公共活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