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粽子传承千年的味道 -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人文

汨罗粽子传承千年的味道

2018-06-25 10:58:31 湖南日报

  汨罗粽子

  传承千年的味道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悲壮一跃,投江而去。从此,奔流不息的汨罗江,回荡着屈子行吟的千古绝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据《汨罗市志》记载,东汉建武(公元25年-56年)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忌日改投箬叶裹黍米的粽子于汨罗江,由此沉淀和演变成汨罗江两岸人民独特的端午习俗,汨罗粽子也成为了独具特色的端午节食品。

  每逢端午节,在乡里邻间,到处可见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忙活着包粽,将一糯隐于一苇,包裹出传承千年的味道。

  历史里的“文化味”

  粽子,古称“角黍”。粽子最早记载于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土记》,其云:“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于是口口相传,相沿成俗,千百年来,兴盛不衰。

  关于粽子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是“纪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都郢都,屈原深感复国无望,又不愿做亡国奴,遂在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含恨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据考证,屈原在汨罗一住9年,朝与渔父驾舟撒网捕鱼,日随农夫荷锄躬耕田垅,夜伴妇孺耆宿畅言灯下,与乡民们水乳交融,深得乡民爱戴。在汨罗期间,他完成了光辉著作《离骚》、《天问》、《九歌》及《九章》中部分篇章的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在民间留下了众多的关于屈原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那天,除了江面上千舟竞发打捞屈原尸体外,还有两岸的渔妇、农妇将家中煮好的米饭加上一点盐,然后捏成饭坨,丢进汨罗江,目的就是为了让江中的大鱼小鱼去抢饭坨吃,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

  后来,饭坨逐渐演变成了牛角粽。此后每年端午节,人们便向河里丢粽子,以示祭屈原、慰忠魂。这一习俗由此向华夏各民族传播,相沿成为各地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端午习俗。

  关于粽子的起源,在梁吴均《续齐谐记》有相关记载,同时,在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东汉应邵撰《风俗通义》、明嘉靖《湘阴县志·礼典》、清康熙《湘阴县志·风俗》、清道光《湘阴县志·风俗》、《湖南大辞典》、《湖南志书·民俗志》、《湘阴县志》、《汨罗市志》等中均有汨罗粽子及其纪念屈原的专门习俗的史料记载。

  餐桌上的“民俗味”

  传承,是一种情怀。一片碧绿、一份糯米、一根细绳,串起的不仅仅是软糯香甜的糯米,还有乡音乡情,以及千百年来难以割舍的情感。

  汨罗有设午宴“尝午”的习俗。是日,家人团聚,午餐要吃用箬叶包糯米煮成的粽子、盐蛋、大蒜籽烧肉等,并饮雄黄酒。不少地方,这天,新婚女婿必备百余个粽子、酒、肉、糖果等礼品至岳家拜节,俗称“提节”。一般亲友也互相馈赠各式粽子。

  对于汨罗人来说,包粽子是一件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到山上采新鲜的粽叶,并用当地的糯米制成。为力求每一个粽子的完美,汨罗人包粽子采用优质的本地“三粒寸”糯米为原料,红枣、红豆、鲜肉作内馅,并采用纯手工的方式,巧妙的运用手指和手掌的力道,让每一粒米充分的碰撞,增加糯米的甜度和水分。

  与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同,汨罗粽子一定是牛角粽,因为古时牛角用于祭祀,粽子便以此为形。同时,汨罗粽子要放碱,这可是个技术活,因为放多了不好吃,放少了不好看。一个好的汨罗粽子,一定是好吃、好看又不散。

  2006年5月,以粽子制作为主要习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9月,包含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在内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4月,汨罗将“粽子制作技艺”单列,被汨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呼伦贝尔大草原:碧水蓝天

    草青青,蓝天白云,碧水涟涟,连续几场降雨,让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水草更加丰美,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

  • 圣彼得堡庆祝“红帆节”

    俄罗斯圣彼得堡欢庆一年一度的“红帆节”,庆祝中学生们毕业,走向人生新的起点。鼓励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 航拍江西分宜县云雾绕青山 田园入画来

    暴雨天气过后,素有“江西九寨沟”之称新余市分宜县大岗山雨后初霁,与农舍、河流、田园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生态画卷。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节盛装启幕

  • 优势栏目

    唱响交响丝路畅游如意甘肃

  • 优势栏目

    青海发行旅游景区一卡通 畅玩40个景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