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进京展演广受好评-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出行

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进京展演广受好评

2018-10-29 14:35:51 中国网

  中国网10月29日讯 一口湘音惹乡愁,一曲花鼓乐悠悠;一段湖湘韵味的唱,一篇“精准扶贫”的情。10月26日、27日晚,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原名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桃花烟雨》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性剧目,在中国评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隆重上演。

  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目前正在北京进行。

  此次展演,从全国200多个剧目,遴选14台剧目,集中在北京展演,花鼓戏《桃花烟雨》榜上有名,脱颖而出。

  作为首台戏曲作品上演,《桃花烟雨》惊艳亮相,首都众多戏迷慕名而来,一睹湖南花鼓戏的风采。

  该剧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高质量的演出,用“精准扶贫”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点燃了首都观众的热情,献上了一台湖湘文化的视听盛宴,也以此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桃花烟雨》独辟蹊径,取材于湘西十八洞的扶贫故事,剖析贫穷本质的缝隙关注民生,真切演绎了三对情侣的感情故事,透视着人性的光辉。整台演出,围绕“精准扶贫”主题,再现了新时代湘西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家乡热土地的依恋与深情。

  《桃花烟雨》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湖湘韵味、神秘的湘西特色。舞台呈现,注重花鼓戏刻画人物和诙谐幽默的特质,充分挖掘贫穷背后的故事,以情动人,把“精准扶贫”的故事讲出了新意。音乐设计在传统花鼓戏曲调中,揉杂湘西特色山歌和小调,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革新,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桃花烟雨》2016年创排以来,先后在如下活动中参演: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同时,入选“2018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列入“2018年度艺术司现实题材作品重点指导剧目”等。

  《桃花烟雨》继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成功展演后,剧组马不停蹄进京展演。该剧编、导、演等主创人员,都来自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和本土,演出阵容汇集老中青三代,几乎全梁上坝,可谓是倾全院之力。《桃花烟雨》凝聚了主创和演出团队的心血,赢得了观众掌声和专家好评。

  河南省剧协副主席陈涌泉认为:《桃花烟雨》紧扣脱贫攻坚这一时代主题,直面贫困现实,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活的小人物,严肃主题的喜剧化、现实题材的戏曲化是该剧的两大亮点,是一台有韵味、有趣味、有花香、有意味的湖南花鼓戏。该剧艺术风格定位于轻喜剧,在嬉笑怒骂中揭示了作品主题。

  此次展演,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是文化和旅游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举措。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立于1953年5月,2012年更名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作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8个发起院团之一,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剧院每个时期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热点,创作上立足现代戏创作,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创作了《刘海砍樵》《喜脉案》《桃花汛》《老表轶事》《打铜锣》《补锅》等大批精品力作。

  问鼎全国舞台艺术类所有的奖项,其中18人分别荣获梅花奖、文华奖等国家级个人单项奖;3人获全国尖子演员称号;18个剧目受中宣部、文化部表彰;编创剧目已五夺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大奖;三次捧回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二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大型现代花鼓戏《老表轶事》,更是率先代表湖南省进入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行列。

  近年来,大型现代戏《我叫马翠花》、大型传统戏《蔡坤山耕田》、小戏《补课》、《举杯有道》,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我叫马翠花》《桃花烟雨》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剧目。

  (默轩 曾诗珈)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广西这个地方曾入选“祖国边陲风光”特种邮票,你认识吗?

  • 优势栏目

    虹起伶仃 粤港澳大湾区再拓通途

  • 优势栏目

    飞阅生态莆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