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来源:贵州日报
2024-05-01 08:03

原标题: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的现实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相连,维系着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的强大底气。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全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还能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其次,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大坚实的呈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价值支撑,还能提供厚重磅礴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资源。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一是技术融合与展示。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数字动画等技术,提供全新的方式来展现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现代的展示平台,而且还能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不仅为传统工艺找到新的市场,还提升了手工艺品的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三是文化内容的现代传播。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和艺术可以以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形式传播给全球观众,在吸引年轻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表达创意和达到更广泛受众的机会。四是教育和社区参与。教育机构和社区组织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工作坊和文化节等活动,激发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工作合力与环境氛围。一是培育创新人才。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首要条件是人才。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激发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创新的人才。二是支持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和思想的交汇处。应支持跨学科的研究项目,鼓励文化学者、艺术家、技术专家等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方式和发展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营造创新和保护相结合的环境。在促进创新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同样重要。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利用技术推广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应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需求,更有效地设计和推广文化产品和活动。

处理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如何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独特性,也包括如何使之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需求。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和原则,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赋予其包含时代精神要素的全新思想内涵,以及富含现代科技元素的全新展现方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朱红霞,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