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人文

南海“县城” 广佛流芳 广州城中“南海印记”见证广佛两地同根同源

2018-07-31 08:17:11 广州日报

  作为当年南海学宫内部的一条小道,学宫街以自己的街名,述说着旧南海县的这段辉煌历史。

  清代李文田手抄本明《永乐大典》11905卷中,绘画的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呈现了附廓广州府城的南海县城与南海县其他区域的全貌。可见,广州府城是古代南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图片由南海地方志办提供)

  核心提示:

  我们从上期《寻找羊城“南海档案”(地理篇)》得知,原来南海与广州曾有如此亲密的联系,南海县城更是1300年来附廓于广州府城。在那1300年的历史长河里,藏匿在羊城的南海印记又有多少?

  近日,我们实地走访了广州南海县城旧址发现,在广州繁华的市中心,既有旧南海县社区,也有学宫街,漫步在街道,看路牌和宣传栏,颇有几分亲切感。在广州城中的“南海印记”,再次印证了广佛两地同根同源。

  文、图/邓柱峰、刘艺明、黄健源

  捕属往事:

  南海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在清代宣统二年修的《南海县志》中,附了一张绘画清晰的《捕属图》,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城区地图。原来,南海的“捕属”区域指的就是清代广州府城中,南海县管辖的范围,也就是当时的南海县城。

  透过一些保留至今的古地图,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附廓于广州府城的南海县城风貌。清代李文田手抄本明《永乐大典》中,有一张《广州府南海县之图》。该地图绘制了当时的南海县城与南海县其他区域的全貌。我们看到,地图中的南海县城与广州府城融为一体,绘有光孝寺、玄妙观、永丰仓以及衙门机构等各大地标。而城外以西地区,绘有西庙、浮丘山等地标。

  事实上,当时的广州府城,不仅是南海县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文化中心。因而,古代南海人都乐于到“县城”打工谋生、经商办学,甚至买地置业。比如说西樵的黄飞鸿到广州开宝芝林,丹灶的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

  县府印记:

  “旧南海县社区”藏身广州老城

  既然广州曾是古代南海县的政治中心,那过去就必然有县衙等政府机构。我们探访的第一站,就是寻找建在广州老城的南海县城踪迹。

  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附近,有一条旧南海县街,而此街所在的社区名字同样以“旧南海县”命名。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南海县衙就在这个旧南海县社区里。

  寻访当日,我们从中山六路走入惠吉西路牌坊看到,这里古树参天,街道两旁是红砖小楼,显得清幽而又典雅。听说我们寻访旧日县衙的踪迹,街坊马叔热情地为我们指路。“原来的南海县署在上世纪50、60年代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楼。当时我已经8、9岁了,拆除之前,我天天都在附近玩。”马叔说。

  “我们社区面积0.136平方公里,约有4700名居民。”旧南海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丽丹介绍,旧南海县社区面积不大,却有众多历史人文资源,除了是旧南海县衙所在地之外,这里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榕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吊碑井等。这些名胜古迹见证了羊城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旧南海县的往日辉煌。

  学宫寻迹:

  寻常街道现“南海学宫”牌匾

  古代十分重视科举,因而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县学”,比如说现在知名的广州农讲所,其前身就是番禺的县学——番禺学宫。那南海学宫到底在哪里?史料记载,南海学宫与南海县衙相邻,但现在根本找不到任何遗留的建筑,它到底去哪里了?带着疑问,我们继续寻访。

  我们从广州城区沿着解放中路往南走,赫然发现“学宫街”的牌坊。学宫街位于解放中路与米市路间,这条东西走向、长200多米、宽4米多的寻常街道,两边都是平平常常的住宅楼。走到街巷深处,我们发现了一组与南海学宫相关的新建亭台街景,上有“南海学宫”、“宫墙数仞”等牌匾,也有简介南海学宫过往历史的新刻碑文,以此对业已消失的南海学宫作纪念。

  原来,作为元、明、清各代南海县学的所在地,1921年广州建市,随后筑马路、辟内街,南海学宫便已不复存在,作为当年学宫内部的一条小道,学宫街以自己的街名,述说着旧南海县的这段辉煌历史。

  据《广州府志》记载,南海学宫的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宋代。整座建筑规模宏壮,气势不凡,从南至北依次有“戟门、泮池、大成门、露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历史上,南海学宫多次由战争、火灾等原因被损毁,但南海人士为邑中子弟求学应举,不惜掷资屡加修建、扩充,把学宫建得愈加宏伟壮丽,可见南海崇文尚学由来已久。

  大屋背后:

  西关富商巨贾多是南海人

  广州旧时有“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的说法,其中古代的西关是南海县辖地,东山则是番禺县辖地。对这一俗语,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徒尚纪有自己的研究解读。

  他说,清末年间,广州城西一带由于珠江水运发达,商贾云集,成为广州的商业中心。商人阶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在广州城外的西关买地建房。“这些房子多以广府传统多进天井院落式民居作为原型,并适应新的城市街区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西关大屋。”

  司徒尚纪说,西关是当时广州城西面的地区,是广州商业最发达区域,过去也是南海县管辖。因此在广州建市之前,南海县承担了广州主要的商业功能,在十三行的富商中,很多都是南海人。“而西关大屋的主人,多半也是南海籍的富商巨贾。”

  现在,位于广州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4号的荔湾博物馆,就是在陈廉仲旧居基础上建成,陈廉仲的祖父,正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行者陈启沅。陈启沅是南海西樵简村人,年轻时出国游历南洋,潜心学习缫丝技术,回国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乡南海县办起一家机器缫丝厂,成为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工厂之一,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大幕。

  南海新貌:

  千灯湖媲美荔枝湾 三山新城建“新学宫”

  我们“穿越”千百年探访旧南海县城后回到2018年,如今的南海成为了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正是南海区的“新县城”。南海桂城东接广州,西连佛山禅城,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利,正打造成广佛超级城市的核心区。

  昔日南海县城有荔枝湾,今日桂城也有千灯湖。千灯湖片区好比是荔枝湾畔的广州西关,不仅美景宜人,更是“钱景”引人。2015年,千灯湖公园在美国旧金山摘获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奥斯卡”奖——全球城市开放空间大奖,成为中国首个荣获该奖项的项目。与此同时,随着广佛都市圈发展、粤港澳合作不断紧密,位于千灯湖畔的广东金融高新区为佛山发展带来历史机遇。如今,千灯湖片区商住氛围浓厚,已吸引了不少广佛新市民在此安居乐业。

  在桂城街道的东部,一座新城也正在崛起。三山新城位于南海、顺德以及广州的荔湾、番禺交界处,与广州南站一桥互联。随着广佛同城化的加速,三山新城的区域优势越发明显。根据佛山市最新规划,三山新城已成为“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重要组成,成为全市倾力打造的“一环创新圈”重要创新极核,在三山新城即将建设的“季华实验室”,是佛山战略意义最重、寄予期望最高的科技平台,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当代的“新南海学宫”。

  南海县府迁址记

  1、南海县自隋代建县起及唐宋代,县署均设址于城北兰湖里(今盘福路医国街兰湖里)。

  2、元代迁至于城内(今教育路与仓边路之间,具体地点待考)。

  3、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至西城达德街崇报寺址(今中山六路旧南海县街)。

  4、清顺治八年(1651年)因平南、靖南两藩王兵据内城,文职官衙均移外城,县署迁至外城晏公街(今一德路晏公街)。

  5、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两藩兵撤,知县奉旨移署,迁至内城归德门内早亨坊(今惠福西路民星新街东侧),直至1912年。

  6、1912年,裁撤广州府,南海县的附廓县名义也相应被取消,县署移至佛山大湾旧都司署(今红路街)。约年余,又迁回广州原址。

  7、1937年,县署正式迁到佛山走马路(今福宁路)黄祥华祠办公。

  8、1951年6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与南海县分治。南海县人民政府于1953年迁至市东下路桂园。

  9、南海县与佛山市分治后,曾几次规划建设新县城。经多方选择和上级批准,在1985年选定处于桂园之东、(虫雷)岗之西、平洲水道之北、佛山水道之南的地段作县城区的新址。因此地与县人民政府驻地——桂园相连,故定名为桂城。

  下期预告:

  每年农历正月廿六,南海官窑、广州芳村等地都会举办生菜盛会,这是偶然同时出现吗?每年端午节,南海盐步老龙、荔湾泮塘小龙都会来往“探亲”,这又是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究广佛两地在交通、人文、民俗等方面的历史渊源,讲述“广佛一家亲”背后的故事,敬请留意下一期《寻找羊城“南海档案”(交流篇)》。邓柱峰、刘艺明、黄健源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青山绿水变成西藏山南群众的“聚宝盆”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亩,景色宜人。

  • 沙漠景区进入旅游旺季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响沙湾、七星湖等景区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们在沙漠中体验索道、骑行、冲浪车等旅游项目,领略大漠壮美景观。

  • 夏日荷韵

    7月25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楚秀园,蜻蜓倒映在荷塘中(垂直翻转)。 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荷塘,两只麻雀在嬉戏。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山东费县全域旅游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 优势栏目

    青海将降低偏高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 优势栏目

    全球在线住宿预订平台巨头 紧盯中国游客新需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