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最佳观景点焕新亮相 - 旅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古老胡同与现代生活“共生”

白塔寺最佳观景点焕新亮相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7-07 07:45

  原标题:古老胡同与现代生活“共生”(引题)

  白塔寺最佳观景点焕新亮相(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张骜

  红墙白塔、干净的天际线、百年老门扇、传统四合院老砖墙……昨天,位于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的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全新亮相。违法建设拆除了,周边业态提升了,街巷整洁卫生,宫门口东西岔胡同成为市民观赏妙应寺白塔的最佳地点。

昨天,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项目亮相,改造后的胡同风景如画。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

  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位于阜成门白塔寺西侧,分东岔和西岔。胡同整体呈“X”形,全长308米。改造前,这里私搭乱建严重、公共空间缺失、文化展示匮乏、市政承载能力不足、胡同停车杂乱等问题并存,不仅损害了胡同肌理风貌,也影响了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去年6月,西城区启动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工作,由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牵头,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和第三方公司成立工作专班。

  拆除违建是专班要攻克的第一道难题。在专班的努力下,共拆除违建22处、870余平方米,为胡同改造提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工作专班制定问题清单,逐一研究破解:线杆影响居民视线,就把原有的路灯杆、电力杆等合并为综合信息杆,实现所有电力架空线入地;居民家中下水管常堵塞,就整体更换地区管线;针对道路坑洼不平问题,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针对居民缺乏活动空间,将东西岔中心300平方米的开放区域改造为小广场,补植绿植,增设公共休闲空间。

  项目实施过程中,共更新立面143处,电力架空线入地3800米、整理电表线箱468处、拔除线杆55根,排水系统改造1443米、更新井室25座,道路景观改造提升6552平方米。

  修缮更新保护胡同历史风貌

  东西岔胡同的保护更新,是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在设计、施工各个阶段,尊重历史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项目专班专门邀请古建、油饰、砖雕专家担任顾问,现场指导。同时,通过居民议事会充分听取老街坊的建议。最终,决定采取“去、留、梳、修、补、通”六种方式对宫门口东西岔进行“微修缮、微更新”。

  东岔71、73号曾是颇具历史风貌的老商铺,因结构存在一定隐患需要排险重建。勘查中,项目规划师闵杨发现,商铺的北侧山墙被灰浆包裹住了,露出的一角为“五进五出”制式的青砖排布,是典型的清末民初风格,是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墙,同时砌筑手法也较为少见。修缮与提升时,老砖被仔细拆下修补、清理,然后按原来的砌筑工艺进行恢复,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保持传统建筑的本来面貌。

  东岔33号的老门扇已有170余年的历史,老门扇与门框、门头结合处有少许糟朽。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经过与居民商议,先将老门扇摘下,完成整体提升后再次进行安装。西岔119号墙面采用老砖修复;保留东岔9号、东岔35号的西洋门楼设计,以尊重历史上的建筑风格。

  提升业态塑造精致市井生活

  “东西岔胡同里原有店面61家,同质化严重,时常占道经营,商铺内部展陈也杂乱无序。”什刹海指挥部产业提升处处长王顺说。

  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项目在硬件提升基础上,同步实现业态升级。经过研究,专班以“古朴精致、市井生活”为目标,采用“区属国企+央企+民企”的多元合作模式,引入以白塔书房为代表的文化业态和品质餐饮。如今,在宫门口东西岔中心小广场,居民遛遛弯儿、闲话家常;孩子们嬉戏玩耍;游客拍照留念……这里已成为白塔最佳观赏点。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