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有了“造血功能” - 旅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打工妹变民宿业主,重庆山民因旅游而致富

大山有了“造血功能”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5-30 06:06

  原标题:打工妹变民宿业主,重庆山民因旅游而致富(引题)

  大山有了“造血功能”(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1995年我当‘打工妹’的时候,一个月才150元。想不到今天我会变成老板,拥有自己的民宿。”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上,民宿“清欢渡”的业主孙女士对记者说。

  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山城”的山俊美灵动,吸引着各地游客来重庆看山。旅游业的兴起,让大山有了“造血功能”,山中居民也因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人要下山”

  重庆缙云山的地理位置特殊,山上是自然保护区,山下是重庆城区,外围是缙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区叠加”的情况,在我国大城市中是罕见的。

  在保护区划定之前,缙云山有大量当地居民生活着,主要分布在北温泉、歇马、澄江3个街镇。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与山的问题。“人要下山”,怎么下?下去之后怎么办?

  北碚区委办副主任缪利文表示,自2019年4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以来,坚持“人要下山”,为环境减负。一方面,重点区域做到“应搬尽搬”,按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功能定位和管控要求全部优先纳入生态搬迁试点范围。另一方面,其他区域实行评估论证搬迁。对现居住地存在地质安全隐患或处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实验区和保护区周边居民,经评估论证后纳入生态搬迁试点。

  村民史小霞的父母选择了“下山”,搬迁的补偿让老两口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社保也解决了,我们子女也没有了负担。”史小霞说。澄江镇党委副书记姜波告诉记者,按照政策,搬迁退地进城的居民,纳入城镇居民的普惠政策,强化基本生活保障。

  随着环境改善,缙云山的“气质”回来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当地居民也有了新工作。当地居民文亮,在黛湖生态修复区从事清漂工作,他驾着小舟泛于清澈的湖面上,也成了当地一景,过往游客不时拍下照片。像文亮一样在景区就业的当地居民有很多,岗位包括巡山守卡人员、森林防火应急队员、居民点保洁员、景区服务人员等。

  以旅游为纽带

  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曾经因偏远闭塞,被列入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到了2020年,该乡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了1.29万元,该乡的天池苗寨,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成效的考察点。

  改变苗寨的,是旅游。这里以旅游为纽带,搞起“三变改革”。第一项改革的是农户庭院,他们与旅游公司对接,依托苗寨传统风貌优势,精心规划设计天池苗寨农户庭院,通过修建院前花坛、集中搬迁畜圈、电力线路下地等措施,完善寨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美化环境卫生,打造风情苗寨。

  旅游怎么发展,工程如何监督,村寨内如何管理?这是第二项改革,选举成立村理事会。由乡党委政府牵头,通过农户户长会自发讨论,选举成立天池苗王寨村理事会,落实协调天池苗寨旅游发展、监督工程施工质量等职责。并讨论出台天池苗王寨《公约十条》,规范寨内管理制度。

  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收入该如何分配呢?这就是第三项改革,逐户丈量寨内所有田地、房屋、林业、公共设施等,建立台账,全面开展寨内清产核资工作。

  有了“旅游”这个纽带,各项工作都推进得非常迅速,寨民在短短10天内将寨内108座祖坟全部搬迁、平坟,并进行殡葬改革。全体寨民主动拆除畜圈,填埋粪坑,在寨外统一建设无害化畜禽圈舍。2019年7月,天池苗寨成功上榜第二届重庆文旅新地标。

  在分红方面,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团公司以现金入股苗情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44户农户以“田、地、林、房”10年经营权折资合股联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固定分红+收益分红”方式共同打造天池苗寨,从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靠旅游建起一座城

  当“川江号子”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的山谷中响起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印象武隆》的演出现场。

  仙女山街道办主任王霞告诉记者,仙女山街道石梁子村海拔1200米左右,曾经因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村民收入极低。“现在不一样了,当地居民是山上一栋房、山下一套房,吃上了旅游饭。”

  受仙女山景区、天生三桥景区等开发良好效应的影响,2007年,武隆区在石梁子建设旅游度假区,按照显山、露林、隐城建设理念,要求土地开发强度、城市形态、建筑形式、色彩、尺度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规划指标均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与此同时,该区加大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度假区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对原生态山脊线、珍贵树木、自然景观、生态公园等进行控制、保留、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建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长住康养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10多年来,把一个建成区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人的贫困村,建设成为了建成区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旅游高峰期达到22万人次的一座旅游新城,并成功创建成为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王霞表示,度假区建设每年带动当地及周边8000余人就业,为农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4.5亿元以上,“当地村民以开办农家乐、种植特色水果蔬菜为业,或到度假区内酒店、物业务工,大大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建设一座城,脱贫一座山,有效地促进了片区扶贫开发,有效地实现旅游带动城镇化。”

责任编辑:王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