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观察 - 旅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观察

来源:湖南日报
2021-04-08 16:03

  原标题:农业小镇引领“绿富美”——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观察(中)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尚武 肖秀芬

  从雨花区跳马进入浏阳市柏加,花木小镇令人神清气爽:公路两旁花木葱茏,房在林中、人在绿中。

  走进公路边的付家大院,正在忙活的花农老付告诉记者,他种花木卖树苗,每亩地年收入5万元。

  农民鼓腰包,生活更精彩。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水塘整修一新,村里建起“文化墙”,宣传孝亲文化,奖励耕读传家……依托花木产业带动,农民加快奔向“绿富美”。

  柏加的高质量发展,见证农业特色小镇的精彩蝶变。

  2019年,湖南公布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包括浏阳的花木小镇、安化的黑茶小镇、华容的芥菜小镇、邵东的中药材小镇、湘潭的湘莲小镇、新宁的脐橙小镇、汝城的辣椒小镇、炎陵的黄桃小镇、靖州的杨梅小镇、常宁的油茶小镇。

  两年多来,10个农业特色小镇做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增收,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特色兴产业

  “特色农业小镇,核心在特色。” 常宁市林业局的同志介绍,打造油茶小镇,市委、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扩基地、精加工、打品牌,油茶产业链条“舒枝展叶”。

  在油茶小镇西岭,过去油茶只是“露水财”,每亩产茶油仅几公斤,只够维持各家各户的“油坛子”。打造“油茶小镇”,市里拿钱补助农民新造油茶林和低产林改造,每亩产茶油提高到20多公斤。

  产业强不强,关键在加工。省市县财政立项扶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大三湘公司,新上“鲜果现榨”生产线,一颗颗新鲜茶果从传送带进入,经过色选、清洗、剥壳、冷榨、精炼等环节,分别变成鲜茶油、茶籽废渣浆液和果壳碎料。

  “鲜果现榨的茶油,市场非常抢手,价格提高30%以上,还供不应求。不仅如此,油茶籽废渣浆液可以提取茶皂素,开发天然洗护产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大三湘公司负责人周新平介绍,公司带动基地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这几年,西岭镇突出油茶产业,聚焦在“一个果”“一棵树”上深挖价值,打响“大三湘”“神农国油”等品牌,全镇6万多亩油茶,综合产值逾10亿元。

  不仅油茶小镇,全省根据“五有五好”标准,遴选出十个农业特色小镇,个个彰显特色,加快做大做强。

  在汝城县泉水镇,“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泉水镇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近两年,全镇立足实际,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辣椒主导产业。2020年,全镇辣椒面积突破12000亩,建设“千亩辣椒示范基地”2个,高标准育苗基地1个,成为汝城最大的辣椒产区,产业产值增速达44.02%。目前,汝城铆足了劲,新上年加工50万吨辣椒制品、7000吨辣椒烘干生产线各一条,加速产业腾飞。

  在邵东县廉桥镇,“特色经”念出“致富经”。

  廉桥镇号称“南国药都”。打造中药材小镇,当地政府依托市场带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扶持15个农民合作社,新扩中药材基地8000亩,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邵东玉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玉竹、玄参、射干的产销量占全国八成的份额。小镇产业链产值增速达33.3%,药农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特色产业强不强,税收是“硬指标”。去年,全省10个农业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税收达到3.7亿元。据相关数据,安化黑茶小镇、浏阳花木小镇、湘潭湘莲小镇、炎陵黄桃小镇、廉桥中药材小镇、常宁油茶小镇、汝城辣椒小镇等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均超过80%。

  “接二连三”成风景

  打造“特色小镇”,各地挖掘特色资源,在“接二连三”方面补短板,延伸价值链。

  安化黑茶在加工方面下功夫,迎合都市人群需要,改变边销茶“傻、大、黑、粗”的传统风格,开发颗粒、薄片、速溶茶系列时尚饮品,引领消费潮流,黑茶小镇特色产业税收达到1.6亿元,成为首个特色产业税收突破亿元的小镇。

  “接二”更要“连三”。10个农业特色小镇挖掘农业的观光、休闲等功能,营造乡村振兴新风景。

  一直以来,浏阳市柏加镇的农民种花育苗,搞嫁接、学造型,兴起全国最大的罗汉松、红花桎木、香樟、桂花、银杏集散销售地,跻身全省10个农业特色小镇。

  近两年,花木小镇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柏加镇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引来游人如织,成为都市人群休闲的好去处。

  沿南横公路,柏加镇从双源村至仙湖村10公里地段,形成了新花木景观长廊。当地政府引导大批花木种植户,沿南横线两侧集聚,花木苗圃统一布局,生态景观提质升级。

  按照规划,新花木景观长廊设立智慧苗木会展、设施栽培观光、花艺教学、花木创意产品制作、苗木栽培体验等项目,配套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现代农庄、主题民宿,打造院落精致、特色凸显的园艺文化创意带,变卖树为卖景,产业焕发新活力。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坳上镇,着力打造“十万梅山风光、百里苗侗画廊”。围绕农耕文化、民族特色、山水田园,杨梅小镇加大旅游开发,形成包括“种植基地+加工园区+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五位一体的杨梅产业发展新业态。

  坳上镇还挖掘木洞杨梅文化,把苗侗团寨建成特色村寨,每年举办杨梅文化节,每次引来赏梅、品梅的客人在10万人次左右,旅游业年总收入逾1亿元。

  在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每年油茶籽开榨季节,当地要举办传统榨油工艺展演,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古榨坊成为“网红打卡地”。全方位促进“油旅融合”,村里除古榨工艺展示外,还开展清明前后采摘茶耳、深秋赏油茶花、喝油茶花蜜等活动,一个好看、好玩、好吃的“油茶小镇”正崛起壮大。

  农民分享利益链

  特色农业小镇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全程参与。

  农业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各地不断探索模式和路径,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产业链,充分分享利益链。

  新宁县黄龙镇打造脐橙小镇,创建“万亩脐橙观光园”,农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合作社得股金,就近打工得薪金,年终分红得年金,真是多条路来钱。

  目前,新宁县脐橙小镇发展优质脐橙8.4万亩,总产量15万吨,年产值6.5亿元,脐橙产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9.8%,户均年收入普遍达到5万元以上。

  湘潭县花石镇打造湘莲小镇,政府提供“寸三莲”良种,农技人员负责技术培训,统一加工销售。当地农民胡小芸告诉记者,农民种湘莲,只要肯努力,每个环节都有政府支持,确保农民有合理的收益。

  千方百计降低风险,农民种湘莲积极性高涨。湘潭县湘莲协会会长胡运庚介绍,农民从种湘莲、到莲鱼混养,再到发展体验采莲、钓鱼等项目,家家有赚钱门路。农民刘友良网络销售荷花,把荷花卖出玫瑰价。 “寸三莲”串起山、水、花、景,赏荷品莲打造热门休闲观光路线,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据省农业部门调研,10个农业特色小镇都健全了联农带农机制,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股、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了企业农民双赢。据相关统计,过去一年,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逾21万人,农业特色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绘就田野新风景。去年11月,湖南又增加长沙县金井绿茶小镇、湘阴县鹤龙湖蟹虾小镇、西湖管理区西洲牧业小镇、涟源市桥头河蔬菜小镇、南县南洲稻虾小镇5个省级特色农业小镇。至此,全省省级特色农业小镇达15个。

  两年多来,湖南农业特色小镇从无到有,由“特”转“强”,“聚”“合”发力,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