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如何“名利”双收-中工旅行-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旅行

探索

乡村游如何“名利”双收

2020-10-20 09:53:48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景区村该收门票吗 乡村游如何“名利”双收

  今年国庆期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有一个单元故事的主要取景地,就在下姜村。

  无论是党政学习考察团,还是因为电影故事吸引来的观光客,这个藏在深山里的“绿富美”,已经吸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流量与人群。

  从小康走来的下姜村,在继续通往振兴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哪些瓶颈?上周四,记者带着疑问参加了这场“名家会诊”,论坛由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叶乐安主持。

  下姜村该收门票吗?

  多位专家不同角度回复相同答案

  作为浙江省的红色教育基地,下姜村不缺游客。然而,当过28年村支部书记的姜银祥却有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下姜村该不该收门票?”

  2019年,下姜村共接待游客73.37万人次,但住宿与餐饮客人却没有随着人流量增长而爆发,反而带来环境承载压力与支出的与日俱增。

  “下姜村必须要突破地理及自然资源瓶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富裕。”枫树岭镇党委书记程军也表示。

  那么,“门票经济”是否为最佳的增收途径?

  “我们希望打造的‘大下姜’,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而不是旅游景点。”杭州市文旅广电局二级巡视员王信章直抒己见:不主张。他认为,门票收入并不能根本缓解经济问题,还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下姜村的当务之急,是留下游客,而非一张门票。

  “我们不仅要真正发挥好游客中心、‘杭州书房’、文化礼堂的实际作用,而且要做足内容和体验上的乡村味道。”王信章建议,下姜村应该丰富本地产业和业态,还可以借助葡萄种植深化农业休闲游,打造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如抹茶的亲子手工制作等,另外在民宿餐饮中如何体现本地特色也要多费心思。

  “下姜村有很好的政治优势资源,通过建设培训基地吸引全国各地参观学习,也能让游客群体更多样。”王信章说。

  针对“门票经济”,该协同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徐云松则两次重申了观点:“绝对不可以。”如何把“过客”变成“住客”?他开出了数道“药方”。

  “下姜村首先要提升环境质量。”他建议,要通过村庄洁化美化、农业景观化来营造“处处是景”的人居和环境氛围。

  在乡村文化发掘上,要善于挖掘具有农耕文化和情怀气息产品。下姜村的红米酒,不仅有名而且还是非遗。徐云松认为,除了追求米酒品质打造“拳头产品”,还可设计游客亲自酿造加工、品尝等环节,以强化体验感来增强购买欲。针对《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课》的取景地,徐云松提出,“还原电影中老教室的场景,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当年的乡村课堂和教学环节,当一回过往年代的乡村‘苦孩子’”。

  徐云松还特别强调农产品及购物的“稀缺”二字。“要突出本地特色。”他举例颇具下姜特色的千家抹茶和莫岛蜂蜜,认为如何进一步打造“大下姜”的品牌优势是关键。

  这两家企业也给联众集团副总裁孙凡留下了深刻印象:“蜂蜜包装很时尚,品尝过程像在酒庄品酒。”在建于湖边的千家抹茶茶园里,精致的点心也让他感到惊艳。

  “作为生态起家的村庄,可以考虑成为中国首个无人驾驶乡村。”孙凡直接为下姜村开出一条路。他建议,如果能把参观车辆移到村外,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作为摆渡车,也许就可以通过收车费的方式获得流量收入。

  如何提升乡村经济?

  不妨先讲一个有温度的好故事

  下姜村近20年来的翻身蝶变,是中国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美丽缩影。

  但是,下姜村目前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拦路虎”。乡旅创业者郭松梅在建设精品茶园时,因效益周期长担忧资金压力;在下姜从事休闲农业产业的冯波,一直希望能够提高农业和餐饮旅游的转化率。

  浙江省农业农村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赖齐贤对此抛出一个想法,富有活力的现代农村更需要借助创意提升软实力,不妨在乡村旅游中植入更多文化线索,讲述一个优美的故事。

  拥有800年历史的下姜村,有哪些好故事可以讲?怎么讲?

  “我们要透过城市的视角来看待乡村。”赖齐贤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从历史变迁上,我们可以讲好下姜村的绿色发展之路,挖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故事;我们可以聊起数任省委书记联系帮扶的往事,其中一定有不少动人细节;我们还可以通过农业文化的故事,让农特产带着感情和温度,唤起人们的乡愁和购买欲。”

  讲好故事,还要传播好故事。在赖齐贤看来,只有让这些对游客来说新鲜有趣的故事在村里家喻户晓,才能留住和体现村庄独有的文明乡风和历史底蕴,令每一名来过下姜的人驻足聆听。“每一个村民和民宿主都应该成为讲解员,才能拉近和游客的距离,让他们觉得故事是带感情和温度的。”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开刚建议,下姜村应该打造自己的文旅IP,不仅要成为当地文化和精神的符号,还要便于传播。“把一个品牌背后独特的文化故事讲给游客听,他们才有想来消费的冲动。

  乡村持续发展靠什么?

  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是关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如何“智汇”乡村振兴,解决在乡村专业化营运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程雪梅作为文体旅局代表,恳请现场的智囊团给予一些指导和启发。

  “运营可谓‘神笔马良’。”杭州市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伟洪指出了一个方向:引入市场化主体,解决村委会“动力,脑力,劳力”不足的问题。

  陈伟洪认为,从美丽村庄转化成美丽经济需要靠运营来变现,而一个专业的乡村运营团队,除了具备定位客源和策划主题、集聚旅游资源、把资源变成产品及平台等能力,还要有乡村情怀和工匠精神。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力蛟也表示,下姜村可以借鉴安吉鲁家村的经验,引入有经验的知名企业,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企业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情怀和长远的考虑,同时要整合好企业资金和乡村资源。”

  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徐云松教授特别强调,“打造、提拔使用一批知旅游、懂旅游、爱旅游、有旅游情怀的本地干部,太迫切了”。

  (周丰)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五一”假期

    五一小长假期间,景区和商场等场所的人流将会有所增长,五一外出旅游时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 跟随冬天的脚步 去赏雪“打卡”

    2019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似乎更早,北京已经迎来了两场降雪,我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童话般的冰雪世界。"赏雪游"成为了人们出行的热点。

  • “野蛮导游”缘何屡禁不止

    日前,“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浪屿。据媒体报道,因为购物问题引发纠纷,一名导游竟然威胁游客“让你走不出岛”。现场视频曝光之后,当地相关部门已经迅速介入,对涉事导游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

 

热点推荐

  • 瞰大凉山美丽田园风光

    这是9月2日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黄草坪村拍摄的梯田(无人机照片)。 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黄草坪村,超过2000亩水稻长势良好,层层梯田有序排列,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 河北抚宁:风光旖旎洋河畔

    8月31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抚宁区洋河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过程中,持续推进流经城区的洋河及周边环境的生态治理,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

  • 北京:老百姓家门口的绿地公园

    8月28日,市民在位于西城区的西海湿地公园休闲。 近年来,北京因地制宜地开展公园绿地建设,扩大城市的绿色空间,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城区,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改善了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一座古城的非遗夜经济

  • 优势栏目

    人文旅游大放光彩

  • 优势栏目

    多业融合做活“旅游+”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