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探源古蜀文明重大发现 史前先民错开了3条断裂带-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探索

岷江上游探源古蜀文明重大发现 史前先民错开了3条断裂带

2018-05-25 09:20:22 华西都市报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岷江上游一处蜿蜒的山头,从高处往下看,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里有到迄今为止,岷江上游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营盘山遗址,距今约有5000余年。

  2000年起,营盘山遗址共进行了6次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其中最近的一次,在2017年11月进行。

  5月2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专家对历年来岷江上游史前遗址考古工作的部分发现进行了回顾。不久后,岷江上游考古成果将出版成册,为古蜀文明探源提供新的资料。

  首次发现3道头厢石棺葬

  营盘山遗址位于阿坝茂县凤仪镇,地处岷江东南岸的三级阶地上。经6次考古发掘证实,这处遗址是江源文明及古蜀文明发源地的核心所在。

  201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茂县羌族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于当年11月1日到11月16日对岷江上游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工作。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剑介绍,联合考古队对沙乌都遗址、白水寨遗址、安乡遗址本体及其地理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古专家在营盘山石棺葬墓地发现了3座成组分布、保存较好的大型石棺葬,有2座带有2道头厢,1座带有3道头厢,是营盘山石棺葬墓地首次发现的带有3道头厢的石棺葬。同时,也是岷江上游继牟托一号墓之后考古发现的第二座带有3道头厢的石棺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史前聚落选址基本避开地震带

  在历年的考察中,专家发现,这些聚落选址基本都避开了地震断裂带。“包括波西、营盘山、姜维城、下关子遗址等龙门山地区的重要史前遗址,史前先民均错开了3条断裂带,因此,在‘5·12’地震中基本未受影响。”陈剑说。

  历年的考察也使许多器物得以重见天日。众多出土器物中,一枚海贝引起了考古工作者们的兴趣。“它应该来自南海,但是怎么来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陈剑说,除此以外,考古专家在沙乌都遗址发现了原生的文化层堆积,清理出有叠压关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及灰坑遗迹,出土较为丰富的陶器、石器。

  仅在营盘山的12座石棺葬中,就出土了陶、青铜器130多件,随葬陶器分为实用器和冥器两类。沙乌都遗址采集的陶片主要以泥质褐陶、灰陶为主,加砂褐陶次之。纹饰以素面为主,有细绳纹、附加堆纹、锯齿状花边口沿装饰等。

  目前,联合考古队还对营盘山遗址、沙乌都遗址及营盘山石棺葬随葬陶器进行了清洗和初步整理,并对采集的土样和陶器内采集的土样标本进行了浮选,初步发现有粟、黍等植物标本。这为岷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岷江上游考古成果将出版成册

  “岷江上游地区近年来的田野考古及科技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古蜀文明探源提供了扎实的实物资料。”陈剑说,事实上,通过历年来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专家已基本明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建立了初步的文化发展演变序列。

  陈剑告诉记者,不久后,岷江上游的系列考古成果将出版成册,为古蜀文明探源提供更多的资料。对以营盘山为中心的周边遗址进行调查,对于了解遗址群现状有重要意义;坚持聚落考古理念,对于增强营盘山遗址的整体聚落布局有相当的意义,为下一步考古工作打下了基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青海发行旅游景区一卡通 畅玩40个景点

  • 优势栏目

    醉美乌江画廊

  • 优势栏目

    重庆彭水:文旅“花开”正当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