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非遗”擦亮古都文化底色-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人文

共护“非遗”擦亮古都文化底色

2019-01-23 08:45:31 北京日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这是北京首部关于非遗保护的地方法规。

  近些年,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而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本身就是一座文化资源富矿。全市已普查非遗资源1.2万余项,其中昆曲、京剧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者更逾百项。此番制定非遗条例,对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出界定和规范,让其在法律的保障体系之下运行,可谓应时而生、水到渠成。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虽不是国内最早出台非遗保护条例的城市,但也正因充分借鉴各方之短长,此番出台的条例特色内容与亮点不少。比如,首次规定了团体也能作为传承人,这对于很多采取集体共同传承形式的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不啻于注入一剂强心针。再如,它突破了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只进不出”的惯例,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有退出,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实现永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地区古老且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从来不是城市的附庸,更非累赘,而是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依然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技艺传承的审美寄托,是城市的无形“招牌”。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北京、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金名片”。历史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样也赋予了保护历史、传承文化之责。如何让古老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保护非遗无疑大有可为。

  对于步入新时代的北京来说,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必须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不仅有助于擦亮首都的文化底色,促使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升级换代,还能让市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重拾文化自信。这些年,在各级政府主导下,“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日渐成为常态,俨然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其实,非遗保护与传承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此番条例明确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既强化政府责任,也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事实上,惟有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打造多主体合作共治格局,努力延展传承人群,非遗保护才有源头活水,绵延不绝。

  保护非遗,就是在延续民族的文化根脉、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呼唤人人参与其中。期待不久的未来,将有更多非遗传承团体或个人更积极主动地走进首都的校园、厂区、公共文化空间,将有更多市民、组织自发了解、宣传非遗文化,更进一步实现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记者 陈 涛)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冰雪下的悬崖清洁工

    气温零摄氏度以下,清洁工粟松云冒着严寒在悬崖绝壁上拾捡垃圾,“惊险”的工作让人们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 探秘南极冰盖之巅深冰芯房

    连日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维护昆仑站深冰芯场地和钻机。记者跟随他们,深入了解了南极冰盖之巅的深冰芯钻探过程。

  • 冬日活跃在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

    冬日,位于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活跃着各种野生动物的身影。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青藏铁警多举措保旅客平安快乐出行

  • 优势栏目

    打造平安、有序、温馨春运 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 优势栏目

    “欢乐春节”将闪耀全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