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展馆 熊孩子上演大闹天宫-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酷玩

一进展馆 熊孩子上演大闹天宫

2018-08-14 14:41:33 北京晚报

  暑期来临,去看展览的小朋友多了起来。记者探访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发现,馆中的儿童约占了参观人数的一半。然而小观众们似乎并不懂得如何“优雅”地看完一场展览。不少小朋友在馆中追逐打闹,触摸展品,忙坏了工作人员。另外,展厅中不少家长、社会培训机构的老师为孩子讲解时也时常信口开河,解读文物时出现了不少低级错误。

  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公共教育的空间,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文明观展?又该如何利用好馆藏资源,使孩子在观展过程中学到知识?

  现场▶

  吵闹嬉戏忙坏工作人员

  “小朋友,不要摸了。”“小朋友,不要乱跑。”“展厅里不能吃东西!”中国美术馆的展厅里,往来巡视的工作人员需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制止展厅各处不遵守规则的熊孩子上。8月7日,尽管这天不是周末,由家长领着来看展的小朋友可不少。记者发现,有不少孩子在馆中玩闹,还有的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时触摸展品。

  在“丝路飞虹——中国美术馆藏韩乐然作品展”中,展厅入口处放置投影仪的地方,一名小女孩在投影仪的光源前蹦蹦跳跳,挥动着双臂,把自己的影子投在屋顶的壁画上。靠墙的地方,另一名身穿纱裙的小女孩在一排画作前跳起了舞。展厅中央的空旷处,两个小男孩索性趴在了地上,用手撑起身体,练起了赛跑。北京晚报记者发现,在展厅各处,还有不少正在追跑打闹、捉迷藏、大声唱歌、吃东西的小朋友,猛一进展厅,仿佛置身于喧哗的学校操场。

  此时,每个展厅中有三到四名工作人员,他们忙着提醒、制止孩子们的不文明行为。一名小女孩伸手触摸悬挂在展厅中央的壁画,工作人员在一旁提醒了两遍,小姑娘终于缩回了手。但看到工作人员刚一转身,小姑娘又猛地伸出了手,工作人员只得回过头来,用略带严厉的口气制止:“小朋友,不要摸了!”而小女孩的妈妈正站在不远处给孩子与画合影。展厅入口处,策展方放置了一架投影仪,把敦煌壁画的图样投映在整个展厅的屋顶。几个好奇的小朋友发现了投影的秘密,站在光源前排着队蹦跳,让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屋顶上。

  家长老师讲解信口开河

  8月5日,正值周末,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队,展厅里更是人头攒动。一眼望去,人群中有一半以上是少年儿童。他们很多是由家长带领,还有孩子身着“××培训班”、“××夏令营”的统一服装,被带队老师领着观展。小朋友们参观,一旁的家长和带队老师担任起了讲解员的角色,北京晚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多数家长或老师的讲解漏洞百出。

  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中,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器——彩绘雁鱼青铜钅工灯,吸引来了不少小朋友。这件展品形似鸿雁回首衔鱼伫立,是古代王侯家才能使用的灯具。站在展柜前的小朋友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信口说:“这是个古代用的鱼缸。”父女俩走后,一队夏令营的孩子又聚在这件文物前,带队老师对这件文物的讲解却是:“这是个鸭子。”其实,这件文物展柜的下方就贴有说明标签,上面写有中英文的简短介绍,只需弯下腰就可看清。

  类似误读文物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彩绘雁鱼青铜钅工灯处。记者跟随着小朋友们一起参观,发现许多家长或夏令营老师,常把文物展品做天马行空的解释,比如把古代用来播种的农具耧车说成纺布机,把青铜戟说成是箭。

  李先生带着4岁的女儿前来看展,他会仔细地阅读展品下面的说明标签,然后给女儿耐心地讲解。“这个是陶井,是墓地中随葬的。那个是五齿耙,古代的农具。”李先生边讲着,边蹲下来用手比划,然而小女儿似乎对李先生讲的内容不感兴趣,神情迷茫地张望着展厅各处。

  追因▶展馆对孩子来说可敬不可亲

  北京晚报记者在走访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发现,在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的展厅中,一名小男孩和其他观展的小朋友们都不一样,他穿着印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字样的短袖衫,站得笔直,正在向身边越聚越多的参观者们讲解。小男孩的老师就站在不远处,身后还跟着几个身穿同样服装的孩子。记者询问老师后得知,这是国博的公共教育课程的“小小讲解员”,孩子们预先学习文物知识,再到展厅中进行讲解实践。老师表示:“这个项目不仅能让孩子了解文物、历史,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力、沟通力、情绪控制力等。”

  据了解,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均设有面对儿童的美育课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年暑假还开设了四项面向少儿的美育课程,课程内容围绕文物、历史、艺术等,均需要缴费。中国美术馆在今年5月、6月开设了两场“少儿美育”系列讲座,并在7月举办了一次少儿公共教育活动。今日美术馆官方公告称,每个周末都会安排教育活动,但记者8月13日在其官网上搜索发现,活动的报名信息只更新到今年3月份。北京画院美术馆官网显示,其开设了多次围绕着书画鉴赏的儿童活动。不过,在2018年,这样的活动目前进行了2次。2017年全年,也只进行了5次。

  冯俐很爱带7岁的女儿去看展览,但她常常在看展时觉得“很费劲”。“害怕知识储备不够,给孩子误导。但是靠谱的美育课程又太少,最专业的当然是博物馆官方开的讲座或活动,但是总体开得不多,而且有名额限制,看到时都报满了。外面的机构也会带孩子来看展,但只要是个教育机构、旅游机构都能带,很杂,筛选起来很难。”

  中国美术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文明观展,中国美术馆近期推出了绘本版的儿童参观规范《我是文明小观众》,并于今年7月举行了一场“我是文明小观众”相关的亲子活动。记者走访时在美术馆前台看到,小观众们排着队踮着脚,在前台领取。

  专家▶怎么让孩子“优雅”地看展览

  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公共教育的空间,对于亲子群体来说,怎么去利用好馆藏资源,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青少年博物馆推广人张鹏,也是被孩子们所熟知的“朋朋哥哥”。他告诉北京晚报记者,“我们要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现状。我们不要完全地去指责孩子,其实不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没有建立起对博物馆的基本认知:不知道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场所,在观展时应该遵守什么样的礼仪规范。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给孩子上好走进博物馆前的第一课。”

  张鹏表示,父母要以身作则,学校、社会、博物馆各方都要配合。“在指责孩子前,要想一想,家长是不是做到了文明观展?社会、学校是不是告诉孩子观展规则了?其次,在观展的过程中,要和孩子达成相互尊重,观展前就告诉孩子规则。博物馆本身有观展的规则,网络上也会有专家普及观展规则,但最后真正给孩子面对面讲这个规则的是家长。而且,也是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习惯去强调规则。”

  张鹏表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主要依靠三种力量。“第一是博物馆自身配合展览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公益性的,但因为人力、场地、时间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常常通知刚发出去就报满了。第二是社会力量,这些社会力量包括:旅游机构、培训机构以及专业的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机构等。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力量处于野蛮生长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第三是家长,父母才是引导孩子更有效地走进博物馆最好的导师。博物馆本身,或者联合社会力量,应该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工具。比如提供展览的学习单、音频、语音的导赏、线上小游戏等,面向所有的社会公众开放使用。这些东西就像是‘拐杖’,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欣赏展览。”

  谢宇航 文并摄 J271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中国夜市全攻略

    夜市的去留,背后还有一层难处:不少市民以此为生计。一个馄饨摊,一个烤肉摊...

  • 夏季清凉 避暑好去处

    炎热夏天,我们都靠空调维持生命。但现在多数人有另一种选择,亲近大自然,择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 2018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重庆行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正成为无数人心中诗与远方的美好所在。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上半年访港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 内地旅客一枝独秀

  • 优势栏目

    山东费县全域旅游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 优势栏目

    青海将降低偏高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