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年古刹法源寺 花香诗意浸染铁血悲歌-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酷玩

寻访千年古刹法源寺 花香诗意浸染铁血悲歌

2018-05-03 10:45:40 北京青年报

  

  

  

  

  

 

  时 间:4月5日

  目的地:法源寺

  人 数:6人

  编者按:

  人文荟萃的祖国大地,总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探索不尽、心仪已久的寻访之地,值得我们一趟趟出发。如果您对那些古老灿烂的史地文化抱有热忱之心,同时热爱行走、探索,并且愿意用文字展现出来,就请集聚到本报天天副刊青睐《人文寻访》旗下。您可以是行程亲历者,可以是寻访组织者,还可以是我们的合作者。每一个被寻访版选中的项目,最终都会以一个整版甚至两个整版,以及公众号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我们的宗旨是展现旅游风采,突出人文特色。如此,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的探访在线上线下精彩共同呈现。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青睐管理员可申请加入“青睐人文寻访群”,其中会有更多精彩讨论和活动内容发布,也可以通过bqfkwm@163.com邮箱发邮件联系我们。

  狂傲才子李敖不久前去世,这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作家曾经写过一本不寻常的历史小说,后来还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部小说是以北京的一个地方命名的,不少人虽然没有去过,但知道它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存在。

  它是市中心的一处秘境,一块净土。它屹立于千年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有铁血悲歌,有亡国伤痛,有壮士慷慨,还有着浓浓的花香诗意。那么多名留青史的人来了又去,而几度兴亡,朝代更替,只留下一缕花香长留人间。

  这个地方就是北京法源寺。清明前后,法源寺丁香怒放,一年一度的“丁香诗会”也在这里举办,趁着这最美的时节,我们去寻访法源寺,去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屹立于时光中的古寺。

  唐太宗李世民的伤心处

  从两广路向西,走到教子胡同向南拐不到500米就是法源寺前街了,在这条长不足一公里的小街正中,便是著名的法源寺。清明是游法源寺的最佳时节,满院的丁香花开时,还没进寺门,已是香气袭人了。寺内粗大的白皮松据说为唐代种植,又称“唐松”,其后虽有枯萎,至宋代又发新枝,至今仍守卫着古刹,见证着世事的无常,佛法的兴衰。

  据史料记载,法源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初名“悯忠寺”。据《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远征辽东高丽,次年九月在安市城战役中大败,逾十万将士战死。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悻然还朝,回到如今法源寺坐落的地方,去时春草青青,归来白雪皑皑,在这当初慷慨激昂发兵誓师的旧地,李世民百感交集。他“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为了给亡者荐福,给生者安抚,他下诏:“卜斯地建寺为之荐福。”意思是,就在这个誓师东征的场地,建一座寺庙,超度亡魂,表彰他们的忠心。

  由此可见,此处是李世民的伤心地,但他这个愿望生前并未实现。后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降诏后,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 696年) 建成,赐名“悯忠寺”。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悯忠阁”,古语曰“悯忠寺阁,去天一握”,足见其巍峨耸立,气势不凡。后悯忠寺经历了多次被毁、重建、更名,直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定为律宗寺庙,并正式更名为“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奉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寺内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

  亡国之痛与壮士风骨

  法源寺饱经沧桑,千百年来目睹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朝代更迭,也记录下亡国之痛与壮士风骨。

  据记载,北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就曾囚居于此。宋无名氏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了与此相关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1156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把俘获的宋钦宗赵桓等后妃宫人,从荒凉的五国城押回中都。这时宋徽宗赵佶已死,辽国已亡。完颜亮把俘获的宋钦宗赵桓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等人一起囚禁在大悯忠寺中,昔日辽帝迎纳宋使臣的国宾馆,如今成了拘押辽宋两个废帝的牢笼,一方净土,两番情景。

  六月的一天,完颜亮命部将比赛马球,同时命令辽宋两个废帝也参加。钦宗赵桓五十七岁,年老体弱,不善骑马,更不会打马球,勉强上阵,只一会儿就跌下马来,被战马践踏而死。五十四岁的耶律延禧体健善骑,企图冲出重围纵马逃逸,结果被乱箭射死。话本不是史书,当然有演义成分,说书人为金海陵王完颜亮设计了一场死亡游戏,把宋辽两个王朝一举淘汰出局,颇具深意,而悯忠寺也成为这幕历史情景剧的大背景。

  这里不仅来过穷途末路的废帝,也来过铮铮铁骨的壮士。1289年南宋抗元名将谢枋得兵败,逃至建宁(福建建颐)唐石山隐匿,后被元军俘获,曾押至大都悯忠寺中囚禁。谢枋得是南宋进士,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他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囚禁在悯忠寺内,他看到寺中的曹娥碑,不由得仰天长叹:“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于是绝食五天,为国尽节。死前他留下掷地有声的绝命诗:“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法源寺有幸,存下忠贞义士的风骨。

  法源寺还见证了明代灭亡前最黑暗的时刻,亡国之君朱由检误中皇太极反间计,将御敌于关外的将领袁崇焕凌迟处死,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争啖其肉,其状极为惨烈。袁公部下佘义士冒死偷出其遗骸,在法源寺古木花影中请法师为之超度。这也正是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开篇的故事。

  一曲乱世中的铁血悲歌

  时光流转,转眼千年已过来到20世纪末,到了《北京法源寺》所写的清末戊戌变法的时代。据李敖考证,著名变法维新人物谭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往事,如今也被历史的时光隧道锁闭,不变的,只是黄昏中飞起飞落的群鸦,以及荡涤心灵的暮鼓晨钟。

  据史料记载,戊戌六君子被杀后,谭嗣同等确实曾停灵法源寺内,清末民初法源寺是北京最大的停灵寺院之一。谭嗣同生于法源寺东面不远的烂漫胡同,被捕于法源寺东面不远的北半截胡同,就义于法源寺东面不远的菜市口,最后其灵柩就曾停于法源寺内。可以说,他一生的几个重要时刻,都与法源寺有缘。

  据说,当年康有为与谭嗣同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法源寺大殿的碑前。梁启超站在雪地里,站在大雄宝殿前第一块古碑前,他对书法的造诣赶不上他的老师,但他对佛法的研究,却有青出于蓝的趋势,所以他端详古碑,不从书法上着眼,而从佛法上寓目。梁启超和谭嗣同谈到了《华严经》,用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情,预示了谭嗣同日后的杀身成仁。梁启超在《谭嗣同之思想》一文中说,“晚清思想界有一彗星,曰浏阳谭嗣同。”

  《北京法源寺》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却写出了历史的悲怆与厚重,更是给法源寺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本书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法源寺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好、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济(经世济民)等等,都在论述之列。这是一部阳刚的作品,它写出男性的豪侠、男性的忠义、男性的决绝、男性的悲壮。读罢令人扼腕叹息许久。

  近代以来,法源寺总是与那些济世救民、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联系在一起,这也许是法源寺深得大乘佛法的精髓,即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李敖在他的书中虚构了一个贯穿全书的小和尚,叫普净,长大后名为李十力,他是法源寺主持收养的难民小孩。据李敖本人透露安排这一人物的初衷,“就参加两次革命而言,他是董必武;就精通佛法而言,他是熊十力;就为共产党献身做烈士而言,他是李大钊。我把他定名为‘李十力’,并在李大钊等二十人被绞名额中加上一名,就是因此而来。”法源寺的这个小和尚,充满无限寓意。

  法源寺是史,是诗,是文。赵朴初说,它是“式今鉴古,昭告方来”的一本书。从书里能够读出过去和未来,也可以读出他人与自己。

1 2 共2页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举行

  • 优势栏目

    壮乡欢庆“三月三”

  • 优势栏目

    南京街头蔷薇香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